为什么有的老白茶只是味道好一点,价格却相差十几倍?当然了,我一直搞不明白此情况存在的道理,直到最近在“壹读”上看到一篇絮叨“拉菲”的文章,算有点儿能理解了。
将“拉菲”换成某些茶,我发现许多问题同样成立:
比如,“为什么82年的拉菲还没有喝完?”VS“为什么88青还有那么多?”;
比如,“为什么1、2千元的好酒和3万元的拉菲会不易分辨?”VS“为什么1、2千元的肉桂也不比3万的‘牛肉’差?”;
再比如,“为什么味道只是好一点,价格却相差十几倍?”茶不也同样如此!
茶与酒,两生花,果真不分家。
1、老茶怎么都喝不完,好像越喝越多?
老茶和老酒一样,水太深。一些茶人同时也是茶叶的收藏爱好者,买了茶不一定马上喝,而是储存一段时间,等待更佳口感或是升值。那么,自存的老茶用来走亲送友当然是好情趣了,若抬高到一个合适价位或者等到某种茶适饮期,反过来转卖,就不得不说“太世俗”了!
还有一类茶人则更像投资者,据说东莞就有无数这样的投资者,历史悠久、树大根深。他们收藏老茶讲究“独占”,以某一款或者几款茶操控市场,哪怕是再合适的价钱,他们也不会将某种茶一次性清空,而是讲究细水长流。
2、“牛肉”和正岩盲品会怎样?
选几泡山场条件ok,工艺没有缺陷的正岩肉桂,和“牛肉”一起开汤,盲品,让常喝岩茶的爱好者来品尝,相信大部分人是分不出哪个是“牛肉”的。
一来口感本身是能够被玩味和演绎的东西,二来于一般茶人而言,饮茶体验更多是靠引导的,花香、果香、骨感、醇厚、霸气,这些所谓的“牛肉”特征安在正岩肉桂身上,怕也不难,但对比两者的价格,却是天壤之别。
那么,最核心的问题来了…
3、味道只好一点价格相差十几倍?
在所有消费领域,总有一部分金字塔顶端的产品价格会“不合理”地“虚高”,出现一件100分产品比99分产品贵几十倍的现象,性价比很差,但这些产品能装XXX。
我是不笃信所谓“因为山场好,所以它贵啊;因为它稀有,所以它贵啊;因为它手工,所以它贵啊;因为它树龄百年,所以它贵啊……”之类的说辞的。别忘了,贵也就是个数字而已!
这就像女人的包包,从装东西实用的角度,早市买菜用的地摊包和上班用的LV包没什么区别,但LV在实用功能基础上,给人以更高的精神享受,显得自己高大上。同样用在茶上,顶级茶要的不是好喝,更多是面子。所以淘宝上很多十几元一饼的“老班章”和“老白茶”。